top of page

牧函2024年12月11日

  • 作家相片: Benson Ho
    Benson Ho
  • 2024年12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12月12日


親愛的靈糧家同工及肢體們,平安:

 

在25周年開放日及聖誕節即將來臨之際,相信大家都在忙碌地籌備各種活動,期待著聖誕的假期。願主祝福大家,賜予力量,讓一切安排都能順利進行。

 

雖然聖誕節並非耶穌的真正誕辰,耶穌其實是在夏末秋初降生的,因為以色列的冬天寒冷且潮濕,牧羊人在冬夜放羊是極為罕見的(參路加福音2章)。不論耶穌的出生日期如何,聖經始終以低調的方式記錄,耶穌甚至是在馬槽中出生,因為「正如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」(馬太福音20:28) 然而,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,從創世以來,神期待人們經歷祂的同在,而不是為了討人的罪。耶穌的名「以馬內利」意指「神與我們同在」,約翰福音1:14也強調:「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,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。」問題是,有多少人真正渴望並在生活中體驗到主耶穌的常在呢?

 

上星期六,我和同學們在校牧室進行模型班時,播放了一段關於「微習慣」的短片。發現砌模型的過程正是一種培養「微習慣」的活動,從微小的事物開始,學習專注與克己,從而更持續地培養正面情緒,增強自主性和滿足感。接著,我們查閱聖經,保羅也提到類似的教導,學習軍人、運動員和農夫的美德,通過專注和克己來培養習慣。大家似乎都明白了,隨即開始禱告,邀請耶穌成為我們的「模型導師」,引導我們明白祂的心意。

 

果然,耶穌有祂的心意。在活動結束時,有位同學因缺乏專注而不小心丟失了一粒比「西米」更小且透明的部件,正是模型的眼睛。我與他仔細尋找了很久,卻始終找不到,並且耽誤了砌模型的時間,他也感到絕望,準備放棄。此時,我內心受到感動,邀請他一起祈禱。起初我有些猶豫,擔心祈禱後仍然找不到會讓他失望,但隨即感受到聖靈的鼓勵:「他是初信,我會恩待他!」於是我鼓起勇氣說:「不如為您祈禱吧!」我開口大聲向主耶穌禱告,求祂幫助他找到那微小的部件,讓他經歷主的同在和大能。雖然他已經放棄,但我仍然繼續尋找。一分鐘內,那透明的部件竟然在我眼前出現。我將它放在他面前,搭著他的肩膊對他說:「耶穌真的很愛您,您要感謝祂!」對我們來說,這不是偶然,而是主同在的明證。不論大小事,耶穌都關心我們所關心的,因為祂就是愛。這位同學隨即拿起手機,為這顆小部件拍照,既明白了要培養「微習慣」,也更重要的是,我們在那天與主耶穌相遇了。

 

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體會耶穌的愛與同在,因為祂是「以馬內利」的神。

 

主僕: 何志彬校牧/傳道謹上

 日期: 2024年12月11日



Comments


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
​大埔靈糧堂
  • FACEBOOK專頁
  • 網上課程

聯絡我們: 

地址:大埔公路(元洲仔段)雍宜路3號

靈糧堂劉梅軒中學校牧辦事處

教會電話:2657 4123

教會電郵 : taipochurch@hkllc.org

堂主任/校牧: 何志彬傳道/博士

©2024 Tai Po Ling Liang Church

bottom of page